1959年10月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于河北地質學院, 1985-1991年就讀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95-1997年前往荷蘭國際水力與環境工程學院( IHE )擔任訪問學者。是首批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礦山水防控與資源化利用;煤水雙資源型礦井研發技術;礦山環境問題與研究;淺層地熱能評價與開發;玻璃礦山與應急救援可視化
武強教授長期從事礦山水文和工程地質研究與工程應用工作,是我國礦山防治水領域學科帶頭人之一。在礦井水防治與利用理論和技術研發方面,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 11 部,發表論文 200 余篇,含 SCI 44 篇, EI 130 余篇, SCI 引用 284 次;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19 項,軟件著作權 25 項,國際和香港專利申請 11 項;主編國標《煤礦防治水規定》與其《釋義》及《煤礦防治水手冊》工具書。取得的理論和技術成果已在我國 30 多個煤業集團 100 余個水害嚴重礦山得到成功應用,產生了顯著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武強教授已培養畢業博士和出站博士后 40 余名,碩士 48 名,為我國能源工業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省部級一等獎 10 項;獲中國首屆“優秀博士后獎”、“李四光地質科技獎”和“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兼任國際礦山水協會(IMWA)執委、國際礦山水協會(IMWA)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國際SCI檢索期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水文地質專家組”組長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顧問組顧問等職。
[1]武強等,華北型煤田礦井防治水決策系統,煤炭工業出版社,1995;
[2]武強等,礦井水害防治,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7;
[3]Wu Qiang etc,Investigations of groundwater bursting into coal mine seam floors from fault zon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2004/41(4)/557-571;
[4]Wu Qiang etc,Application of a Discrete-Continuum Model to Karst Aquifers in North China,Ground Water,2009/47 (3)/453-461;
[5]Wu Qiang etc,Coal mine wat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odels and field application in North China,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nal,2010/55 (4)/609-623;
[6]Wu Qiang etc,An effective method fo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with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Computers & Geoscience,2005/31(1)/35-43;
[7]Wu Qiang etc,Prediction of inflow from overlying aquifers into coalmines - A case study in Jinggezhuang Coalmine, Kailuan, China,Environmental Geology,2008/55(4)/775-780;
[8]Wu Qiang etc,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 bursting and discharge into underground mines with multi-layered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coal basin,Hydrogeology Journal,2006/14(6)/882-893.
******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