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2020年提出“努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標志著中國正式啟動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雙碳”)國家重大戰略。碳中和既是一場系統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能源革命、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生活革命等多維度,而科技支撐是其實現的關鍵。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應運而生,并顯現出勃勃生機,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我國在2020年提出“努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標志著中國正式啟動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雙碳”)國家重大戰略。碳中和既是一場系統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能源革命、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生活革命等多維度,而科技支撐是其實現的關鍵。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應運而生,并顯現出勃勃生機,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面臨諸多的科學與技術問題的挑戰,如:地球碳循環機制、下一代氣候模型、數字孿生地球、新型能源系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土地利用與氣候變化、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與核算等。目前,全球范圍內,產業界、學術界和公共管理部門就實現碳中和的基本路徑達成的普遍共識是:大規模使用清潔能源,大力實施節能減耗,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地球碳匯能力。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所依靠的措施各不相同,據估計,歐洲國家50%的碳減排將依靠節能實現。我國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為主體的化石能源活動,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實現碳中和最根本、最直接的路徑;通過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提效、原料替代、工藝優化、循環經濟、區域協同等舉措,調整轉變重點領域高耗能產業結構與高排放生產方式,持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實現零碳排放或低碳排放,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當前最重要、最經濟的路徑;倡導低碳消費、綠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是實現碳中和目標最基礎、最持久的動力源泉;而提升碳匯能力將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對我國碳中和路徑的有益補充。這些碳中和的實施路徑都是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學科將來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國家重大需求和任務牽引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在零碳、低碳、去碳技術及碳監測與管理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國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的碳中和科技創新能力與示范應用能力。同時,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和前瞻性、相關技術的有效性和顛覆性等方面尚面臨諸多挑戰,不論是零碳的新能源與智慧能源,低碳的節能提效、新工藝和循環經濟,去碳的碳捕集利用封存、甲烷利用減排和生態碳匯,還是碳監測與管理等,都亟待展開深度攻關。
為促進我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學科最新理論與技術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助力突破“雙碳”領域卡脖子科技問題,《煤炭學報》編輯部組織策劃了“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專題。專題自 2022 年 6 月征稿發布以來,受到了煤炭及其相關行業科技界同仁的高度關注與鼎力支持,共收到來稿 108 余篇,最終錄用刊登 30篇。論文內容涵蓋煤炭綠色低碳開發、煤炭能源清潔利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生態修復與碳匯、碳監測與管理等研究方向。在專題刊出之際,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特別感謝評審專家認真細致的審閱及提出的建設性意見,衷心感謝《煤炭學報》編輯部在專輯策劃、評審與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希望該專題的出版,可為從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鑒與啟迪,同時希望有更多的學者關注碳中和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為我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立與發展貢獻智慧!
專題來自于《煤炭學報》2023年05期,共29篇研究成果。
專題來自于《煤炭學報》2023年第3期,共4篇研究成果。
為全面展示我國煤炭行業青年學者的最新原創科技成果,鼓勵我國煤炭行業青年科學家把更多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發表在祖國大地上,助力青年科學家成長成才,《煤炭學報》編輯部于2023年第2期組織策劃了“新銳科學家”專題。
《煤炭學報》2022年“新銳科學家”專題:http://www.dopin100.com/i,3,15239,0.html
《煤炭學報》2021年“新銳科學家”專題:http://www.dopin100.com/i,3,12427,0.html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開采技術深度融合,為智能礦山技術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將促進煤炭工業創新、綠色、安全、高效發展。數字孿生作為煤礦智能化無人開采的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理論方法與數字化技術的有機結合,有望解決煤礦智能化無人開采中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交互與共智的關鍵技術難題,對推動礦山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建設和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井下操作環境差和技術保障手段缺乏導致軌道機車運輸事故頻發,井下機車的無人駕駛不僅可以減人增效,同時由于減少井下人員的數量,從而減少各種礦井事故導致的人員傷亡,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作為煤礦智能化的組成部分,礦井機車無人駕駛系統的研發和使用,正受到高度關注。
為便于大家了解“礦山數字孿生與無人駕駛”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編按照見刊時間倒序,整理了該領域近幾年在《煤炭學報》已刊發的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錨桿被廣泛應用于地面巖土工程和地下采礦工程。錨桿支護由于巖層控制效果好、成本低等特點已在我國地下煤礦巷道支護大規模應用,是目前巷道圍巖主要的巖石控制手段。據統計,我國煤礦地下巷道每年安裝螺紋鋼錨桿超過?1.7億根,是人員和設備安全及整個采礦作業的最終保障。
為便于大家了解“煤巖體錨固加固原理及應用”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編按照見刊時間倒序,整理了該領域近幾年在《煤炭學報》已刊發的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礦山固廢和采場礦壓與地表沉陷控制是資源開采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在深部開采中尤為突出,嚴重制約著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化開采。
礦山充填開采技術是實現礦業低碳綠色開發的重要途徑,其不僅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回采礦產資源,而且可以實現礦山固廢的環保處置。為便于大家了解“礦山充填開采理論、方法及技術”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編整理了近幾年《煤炭學報》在該領域已刊發的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資源開采逐漸由淺部向深部進軍,相當一部分礦井轉變為深部軟巖礦井,開采過程中常面臨高地應力、高地溫、高滲透壓以及強烈開采擾動等復雜條件。由于軟巖賦存的地質環境特殊且力學性質復雜,使得軟巖巷道圍巖控制成為長期困擾我國深部資源安全開采的突出難題。
為便于大家了解“深部軟巖巷道圍巖控制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編整理了近幾年《煤炭學報》在該領域已刊發的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露天礦在開采過程中,邊坡穩定與否直接制約著礦山的安全?;率锹短扉_采領域的重要隱患,由于巖土體性質的復雜性和影響因素的不確定性,即使嚴格按照規范設計,滑坡仍不可避免發生。它將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斷及人員傷亡,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及經濟效益。隨著礦山開采深度的逐漸增加,露天礦山邊坡的高度、面積、維護時間都要相應大幅增加,不然,邊坡滑落災害將日益突出。因此,邊坡的穩定性越來越成為我國礦山防災的重點之一。
為便于大家了解“礦山邊坡穩定與滑坡防治”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編整理了近3年《煤炭學報》該領域已刊發的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城市地鐵的快速發展難以避免頻受外部工程活動擾動影響,其中突發堆載已成為突出問題。上海某地鐵區間盾構隧道上方突發大量堆土,最大堆高約 7 m,從而引發結構產生橫向...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