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民教授是我國礦物加工工程領域專家,在煤炭干法分選和篩分領域做出了創造性貢獻。創立了潮濕細粒煤炭深度篩分理論,發明了高性能大型振動篩關鍵技術和難篩分礦物高效篩分技術,在我國煤炭、冶金和化工領域廣泛應用,解決了大型振動篩可靠性差、篩面堵孔的關鍵技術難題。開發了煤炭高效干法分選關鍵技術,在國際上首創了模塊式高效干法選煤工藝系統,為我國西部干旱缺水地區煤炭分選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趙躍民教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國家“863”項目、“973”課題等科研項目。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省部級/行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8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獲國外專利27件,中國發明專利80件,出版著作7部,發表論文300余篇。獲國家教學名師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匹茲堡煤炭轉化創新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等。
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睉鹇?,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育工作,培育了包括院士、國家教學名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及青年項目入選者等一大批優秀高層次人才。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再接再厲,以高水平師資隊伍和人才隊伍帶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呂俊復教授是熱能動力工程專家,在鍋爐科學技術工程方面做出創造性貢獻。他和他帶領的團隊揭示了循環流化床超高超大爐膛的氣固兩相流動特性和熱流密度分布特征,建立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體系框架,開發了世界首臺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闡明了泡態沸騰中可溶性鹽行為和沉積臨界條件,提出了自然循環分段蒸發實現高鹽給水生產過熱蒸汽的技術路線,開發了世界首臺以采油污水為給水的過熱蒸汽燃煤注汽鍋爐;發現了氣固兩相流態對反應的影響機制,提出了減小床料粒度以提高爐內石灰石脫硫效率、降低NOx原始排放的流態設計方法,開發了世界首臺燃燒控制達到原始超低排放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相關技術成果得到產業化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完成人)和二等獎(第4完成人)、省部級科技進步/發明一等獎7次(第1完成人2次),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
專題來自于《潔凈煤技術》2023年10期,共5篇研究成果。
專題來自于《潔凈煤技術》2023年11期,共6篇研究成果。
專題來自于《潔凈煤技術》2023年07期,共14篇研究成果。
專題來自于《潔凈煤技術》2023年06期,共7篇研究成果。
專題來自于《潔凈煤技術》2023年04期,共13篇研究成果。
專題邀請清華大學史翊翔教授、同濟大學明平文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葉茂研究員共同擔任客座主編,集中報道了近年來氫能與潔凈煤技術領域先進技術。
專題來自《潔凈煤技術》2023年第1期
《潔凈煤技術》創刊于1995年,月刊,是中國能源低碳清潔與高效利用領域影響力大、權威性強、開放獲取的專業學術期刊。
巖土體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活動對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有一定的影響。微生物巖土技術,是將微生物反應加以控制和利用,來解決巖土工程中的問題。在近...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